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政府信息公开 >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> 政府工作报告 >

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

 发布时间:2013-02-22 15:33  www.leftbankdeco.com  来源:县政府办  编辑:李丰雷  浏览字体: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
政 府 工 作 报 告
--2013年2月20日在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
县长  张书卿

 

各位代表:
  现在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。

  一、2012年工作回顾

  2012年,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、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,牢牢把握"福民强县"大局和"加快孟津崛起,争进经济强县"目标,持续提升"6+1"攻坚战,深入落实"三大行动计划",扎实推进"六项联创",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.4亿元,同比增长13.0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.09亿元,增长22.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,增长24.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.5亿元,增长16.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26元、7408元,分别增长12.9%、15.0%;节能减排、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,在洛阳市"福民强市"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位居17个县(市、区)第一名。
  (一)强力实施"项目建设"攻坚战,经济总量持续壮大。深入开展"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"活动,认真落实优惠政策,积极创新工作机制,精心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,大力推进园区招商、以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,引进县域外资金53.1亿元、千万元以上项目151个,其中亿元以上58个,投资220亿元的万国商汇、投资100亿元的西霞院旅游开发、投资30亿元的洛阳空港国际现代服务业科技园区等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成功落地,受到市委、市政府嘉奖。认真落实领导分包、首席服务、现场办公、观摩督导等制度措施,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,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48个,完成年度投资130亿元,中再生二期、大洋耐火三期、隆华传热扩产等72个项目竣工达产,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  (二)强力实施"经济转型"攻坚战,发展质量持续提升。坚持上项目、扩总量,新上工业项目160个,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,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家,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0家。坚持提传统、促高新,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发展,能源电力产业初具规模,冶金建材、耐火材料产业加快转型,新兴电子、再生资源产业快速崛起。坚持调结构、转方式,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,新建各类研发中心14家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,后备高新技术企业10家;产学研军合作取得新成绩,校企合作项目达600余项,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5项,新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5家,新申请专利130项,获"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"。企业管理创新实现新突破,"隆华"获中国驰名商标,新增4件省级著名商标,海丝克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上市。节能减排得到新加强,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.5%。坚持促集聚、求集约,华阳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,新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个,竣工7个,入围"中原经济区(河南省)产业集聚区10张名片";空港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.4亿元,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家,实现产值115亿元。坚持抓运行、提效益,召开了4次银企洽谈会,签约金额15.2亿元;加强了经济运行调控,顺利完成"2055"工程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.2亿元、增加值79.9亿元、利润21.9亿元,分别增长23.4%、18.3%、43.8%。
  (三)强力实施"机制转换"攻坚战,内生动力持续增强。企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加快,筹资7600万元,核销2800万元,完成47家企事业单位改制、334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改革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,清理、调整700余项行政审批、事业性收费项目,完善了联审联批,提高了服务效能。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,实现了县级医院、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,启动了4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。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快推进,规范了融资平台管理,扩大了融资规模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,非公有制企业达12770家,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,增长19%。
  (四)强力实施"城建提升"攻坚战,城乡建设持续提速。县城建设实现新跨越,新区"1818"工程齐头并进,瀍河大道、西霞路一期、汉魏大道东段等道路如期竣工,西霞路二期、桂花大道东段、朝阳大道等道路加速推进,"七纵四横"的道路框架体系基本形成;国防动员中心及八大场馆全面开工,"百栋高层"即将掀起建设高潮;集中供热工程正式启动,设施完善、功能多元、环境优美的县城新区呼之欲出。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实现新突破,"1588"工程如火如荼,完成拆迁173.6万平方米,河洛都汇、桂花大市场等建设改造项目全面提速,桂花西路改造安置、上店村搬迁安置等工作进展顺利,县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。继续提升"国家卫生县城"创建工作,扎实开展"省级园林县城"创建活动,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呈现新气象,姚凹、金溪湖两个市级试点社区累计完成投资5.7亿元,建成住宅32.4万平方米,全县社区建设名列全市第一。交通公路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,310国道孟津东段改线全面完成,陆村至县城段、寒水至县城段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,小浪底专用线提升、孟邙线改造、洛吉二期建设加快推进,总长37公里的农村公路全部完工,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65公里。
  (五)强力实施"文化旅游"攻坚战,旅游服务业持续升级。坚持以文化优势促务实发展,申报了"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",文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。"五朵金花一枝奇葩"培育工作成效明显,牡丹画品牌效应和产业效益进一步扩大,王铎故居争创国家4A级景区工作进展顺利,汉陵和龙马负图寺景区在挖掘文化内涵、提升景区品位方面都有新举措;小浪底景区专用线改扩建、万亩牡丹栽植等工作大头落地,有望成功晋级国家5A景区;唐三彩产业整合、西霞院景区建设、卫坡古民居开发等工作有序推进。小浪底观瀑节、首届黄河祈福大典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,旅游产品日益丰富,旅游效益不断攀升。2012年,全县旅游业实现门票收入800万元、综合收入5亿元,拉动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.7亿元、增长10.6%。
  (六)强力实施"特色农业"和"生态建设"行动计划,现代农业持续发展。认真落实河南省粮食核心区规划,粮食总产达23.2万吨,再创历史新高。积极推进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、特色养殖村建设,成功申报"河南省无公害牛奶生产示范县",畜牧业实现产值18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的52%。"7252"工程进展顺利,新发展蔬菜1.1万亩、核桃3.5万亩、环市区苗木花卉林果基地1.9万亩;新流转土地6.1万亩,全县共流转土地16.5万亩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,新增市级龙头企业7家,专业合作社达281家,带动农户实现销售收入11.1亿元。农业产业集群快速崛起,催生了10大农业休闲园区,龙浩果蔬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市三大试点集群之一。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,新解决安全饮水3.8万人,新发展水浇地1.4万亩,新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,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,新完成生态造林8.8万亩。新农村建设持续提升,农村面貌进一步改观。
  (七)强力实施"民生改善"攻坚战,社会建设持续加强。投资14.5亿元,完成十大福民实事33项工作。深入落实"全民创业"行动计划,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.03亿元,新增个体工商户2488家、民营企业348家,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00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.5万人次。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,失业保险纳入市级统筹;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,发放养老金4200万元;提高了城乡低保补助标准,发放城乡低保、五保供养、困难群体医疗救助资金3276万元。完成农村敬老院生活设施改造和冬季采暖工作。建成保障性公租房500套,廉租房保障范围惠及3540人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教育惠民扎实推进,发放各类助学资金3440万元;投资1400万元改善了薄弱学校设施;各类教育协调发展,高招工作位居全市前列;县职教中心、镇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进度加快。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,"先看病、后付费"模式全面推行;新农合健康运行,为54万人次补贴1.25亿元;建成、启动了一批医疗设施,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。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,建成县、镇、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。文化惠民效果明显,新建了一批镇标准文化站、农家书屋,开展了"公益文化演出"等活动,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。提升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,保持低生育水平。加强了土地管理,获"全国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"。实施了"碧水蓝天"工程,确保了环境质量。民族宗教、涉台事务、统计、审计、工商、物价、质量技术监督、移民、气象、档案、人防、县志、残疾人、妇女儿童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。
 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,认真践行"孟津品格",深入开展"创先争优"活动,获"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"。"六项联创"取得阶段性成果,河南省科普示范县、省级林业生态县、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功,省级生态县通过初验。深化国防教育,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,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。加强基层政权建设,获"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"。推进依法治县,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。开展依法行政,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。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,答复满意率98%以上。实施了"作风转变"攻坚战,行政效能持续提高,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好转。110联动体系建成投用,县城社区管理实现全覆盖,被确定为"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"。加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狠抓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,公众安全感指标考评居全市前列,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
  各位代表,这些成绩和进步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县人大、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,是全县人民群策群力、团结奋斗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农民、工人、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,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,向驻孟部队和武警官兵,向离退休老同志及所有关心、支持孟津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  各位代表,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清醒地看到,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:一是"一产不优、二产不强、三产不大"的局面仍未改变。工业产业层次低,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,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缺乏;现代农业规模不大、集群效应不高,农民增收难度加大;城镇化水平依然不高,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。二是经济外向度依然不高。招商引资项目中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少、品牌企业少。三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任务依然艰巨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科研成果转化率低,节能减排任务较重。四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。一些地方发展环境不够宽松,一些部门服务效能不高,一些干部素质能力还有待提升。对此,我们一定高度重视,认真加以解决。

  二、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

  2013年是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、深入落实《中原经济区规划》的开局之年,也是加快孟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。
 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全面落实十八大及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以科学发展为主题,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,以"福民强县"统揽工作全局,紧紧围绕"加快孟津崛起,争进经济强县"目标,同步推进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,持续提升"6+1"攻坚战,强力实施"十大行动计划",深入开展"四项联创",把孟津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。
 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:实现"两个高于、两个确保",即实现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建设主要指标高于全省、全市平均水平,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、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、全市平均水平,确保社会大局稳定,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。具体指标包括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%;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%;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%;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.5‰以内;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。

  三、2013年主要工作

  各位代表,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强大动力,中央将密集出台保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的相关政策,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批复实施,都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。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引进建设的一批骨干项目带动效应将逐步显现,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,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高涨,只要我们抢抓机遇,乘势而上,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,就一定能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。
  2013年,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:
  (一)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并举,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总量。强力实施"项目引资行动计划",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。一是提升机制。坚持节会招商、重点地区项目发布推介等制度,形成大范围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招商格局;坚持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制度,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,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;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,对重点产业项目,打破区域限制,在全县统一布局;对重大项目,量身定制优惠政策。二是提升方法。紧盯世界500强、国内500强企业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向,围绕我县优势产业,分行业制定重点客商跟踪方案,力争引进国机集团现代农装营销中心、塞拉维红酒庄园等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。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平台作用,突出驻地招商、以商招商、传媒招商和中介机构招商,积极承接产业转移。探索BT、BOT等模式,推进资本招商。三是提升水平。建立项目落地预审议事制度,使有限的土地、能源、劳动力和环境容量用于重大项目,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,切实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和水平。四是提升实效。深入落实招商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、联审联批和代理服务等措施,定期开展签约项目大回访,进一步提高协议转化率、资金到位率、项目开工率、合同履约率。2013年,全县要引进县域外资金65亿元,其中省外境内资金38亿元;新动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,其中10亿元以上5个。
  认真落实领导分包、现场办公、联审联批、督导观摩等措施,建立项目建设台账,明确建设节点,确保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60个,"崛起工程"、"书记、镇长工程"年度投资不少于90亿元。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十大产业基地,加快项目谋划,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跟进。
  (二)坚持城建提升和城乡统筹并举,着力建设现代城镇体系。强力实施"城乡一体行动计划",保持"大拆迁、大融资、大建设"工作态势。一是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。围绕建设复合型县城新区,多渠道融通资金,继续实施"1818"工程,全面建成朝阳大道、桂花大道东段等8条道路,确保打通光明路、中州路等7条道路,尽快形成中心成网、外围成环、立体交叉、四周放射的路网框架;扎实推进百栋高层建设,全力加快八大场馆、国防动员指挥中心、瀍河景观水系、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进度。围绕乙二醇项目、新城科技园建设,推进产城融合;完成集中供热120万平方米,扩大集中供气面积,加快配套消费、就业、服务等功能,培育浓厚的商业氛围,尽快把县城新区打造成新的重要增长板块。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"1699"工程,完成征迁改造160万平方米,实施桂花大市场、华西小区等9个旧城改造项目,建设红太阳花园、丰泽嘉园等9个重点城建项目,确保新开工100万平方米、竣工35万平方米。启动特色商务区和夜经济区建设,促进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聚集流动。坚持"建管并重",巩固"国家卫生县城"创建成果;抓紧规划补缺城市功能,全面提升网格化、精细化管理水平,建设宜居、宜业县城。二是加快特色城镇建设。各镇(区)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"六个一"工程,加快完善市政、环保、商业服务等设施。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,辐射带动城乡统筹发展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。三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。加快姚凹社区三期建设,建成金溪湖社区一期,抓好周城嘉苑、南唐御花园等5个县级试点社区建设,同步配套服务设施,跟进产业项目,认真解决物业管理、旧村复垦等后续问题。四是完善区域交通网络。全力服务310国道孟津段、小浪底专用线提升等项目,全面加快洛吉快速二期、小浪底大道等建设改造,全程推进农村公路、通组通户道路新建改建,尽快形成主干道和乡村道互补成网、城乡交通一体的格局。
  (三)坚持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举,着力提升工业经济实力。强力实施"工业转型行动计划",进一步夯实工业主导地位。
  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。一是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。按照"壮大规模、行业规范、集约集聚、上市发展"的思路,建成传承重工、金世纪车轮毂、华众机械冷轧机等37个装备制造业项目,推进关联企业战略重组和产业藕合,力争华冠、铜一、路通等企业尽快上市,打造一批高端产品,培育一批知名品牌,努力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特色鲜明、链条完整、集群发展的支柱产业。引导大洋耐火、洛钢集团、钰隆冷轧等冶金耐火企业通过工艺、设备、流程、产品革新,实施节能降耗,实现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。二是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。加强协调服务,确保孟津煤矿如期达产,加快和国华孟津电厂产业配套,积极争取电厂二期项目跟进建设,初步形成煤电一体化。按照"高端、环保、集约"的要求,敦促乙二醇项目投产见效,引导榕拓焦化开发下游产品,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。争取光伏产业政策支持,加快巨子太阳能硅片等项目建设,培育太阳能光伏产业。加大白马集团项目建设力度,积极承接服装产业转移,尽快催生服装纺织产业。三是着力培育高新产业。推进恒兆电子、新兆电子等项目建设,努力形成新兴电子产业集群。抓好中再生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,服务好后续项目,积极申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,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。围绕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制药等领域,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  加快培育产业龙头。推进首批经济转型十大示范项目,确保完成"2085"提升工程。实施名牌战略,努力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。全年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要达到15家以上,力争5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
 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。关闭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。引导煤炭、电力、化工、冶金、建材等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建设节能工程,实施技改项目,促使落后产能向低污染、新产业转移。严格控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,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,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。
  加快建设产业载体。华阳产业集聚区要按照"四集一转"要求,加快道路、供气、孵化平台、检验检测中心等设施建设,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78亿元;要按照龙头带动、链式发展、完善配套的思路,力争伊士顿电梯、华众机械等10个产业项目建成达产,加快项目配套,夯实主导产业。2013年,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要达到集聚区收入的60%以上。空港产业集聚区要着眼设施、产业、效益提升,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30亿元,产业项目投资不少于40亿元;要全力加快空港国际现代服务业科技园区建设,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集群。洛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、新城科技园建设都要有实质性进展。
  加快信息化、工业化融合。强力实施"信息化推进行动计划",加快培育信息产业和现有产品、设备的信息技术改造;引导企业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、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,建设智能工业。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,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供给,搞好产销对接,提升工业效益。2013年,全县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12家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、主营业务收入、利润要分别增长16%、16%、13%以上。
  (四)坚持彰显特色和拓展功能并举,着力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强力实施"特色农业行动计划",进一步做大、做强、做优现代农业。一是持续做好"三篇文章"。推进结构调整,新发展无公害蔬菜1万亩,苗木花卉、经济林2.3万亩,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。进一步扩大烟叶、核桃、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种植,提升比较效益。推进生态旅游,新建5家生态旅游示范园区,支持10大农业休闲园区完善设施、扩大规模、提升档次,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;积极实施"农产品一镇一节会",继续提升荷花节和红提、草莓、樱桃采摘节等农业品牌,发展观光农业。推进土地流转,新流转土地5万亩。二是持续抓好粮食生产。积极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示范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,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2.3亿公斤。三是持续提升畜牧业。新发展养殖专业村10个、规模养殖小区5个,支持生生、阿新两家企业和知名奶业实施联合,打造畜牧产业集群。四是持续加快农业产业化。围绕牡丹、孟津梨、红提等农产品加工、贮藏、保鲜,新上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。2013年,省、市级龙头企业要分别达到4家、26家。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,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。按照"生态、安全、优质、高效"的要求,加强农业科技、质量安全、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加快培育一批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。五是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强力实施"生态建设行动计划",巩固提升省级生态县、省级林业生态县等创建成果,持续抓好农村水源、田园、家园清洁工程。服务好引黄入洛等项目建设,新解决安全饮水1.5万人,新完成小流域治理15平方公里,新完成造林3万亩,新增环境整治达标村76个,新实施一批园林绿化项目,新建一批农村道路、清洁能源、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,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。
  (五)坚持机制转换和创新驱动并举,着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。强力实施"改革改制行动计划",进一步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。
 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。一是继续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。认真解决已改制企事业单位的遗留问题,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。全面完成剩余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,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二是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。按照"政事分开、管办分开、医药分开、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"的要求,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。三是继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。创新融资模式,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运营;推进企业上市,扩大融资规模。争取人地挂钩试点,探索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,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。
 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。加快构建创新工作网络,新建科技示范镇3个、科技示范村20个;新增各类研发中心8家、高新技术企业2家。继续推进产学研军合作,设立创新专项基金和知识产权专项资金,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姻结盟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确保专利申请量130件以上。建设"智慧孟津",启动智慧校园、智慧社区试点。推进质量立县战略,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。
 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。强力实施"全民创业行动计划",确保新发展个体工商户、特色种养户分别增长10%以上。认真落实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措施,设立专项引导资金,促进民营企业进档升级、多极发展。2013年,全县新上民营企业200家以上,营业收入、增加值、税收分别完成400亿元、130亿元、8亿元以上。
  (六)坚持做大文化旅游和做强文化产业并举,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。强力实施"文化旅游行动计划",以提升"五朵金花一枝奇葩"为重点,加快三产服务业转型升级。一是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。以创建国家4A景区为目标,继续对王铎故居景区实施历史风貌还原,开发书法大讲坛等高端项目,对接高端旅游市场,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。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,深度挖掘龙马负图寺的文化内涵,推进现代演绎,打造河图之源、人文之根品牌。通过影视制作、歌舞演艺等手段,推进汉陵景区汉文化展示,建设独树一帜的帝王陵景区。积极参与洛阳市建设曹休墓、推进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整体保护及申遗工作,整合开发北邙古墓群、汉魏故城、卫坡古民居等资源,培育洛阳北线游的"新亮点"。二是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名片。启动西霞院景区旅游开发,加快坝底公园、河清苑、水上公园等旅游项目建设。积极实施河南省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规划,丰富黄河旅游内涵。推进小浪底广弘生态园、万亩牡丹产业园等项目建设,积极开发体育健身、黄河风情展示等项目,力争小浪底景区跻身全国5A景区。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,加强宣传促销,提升旅游效益。全年旅游业要实现接待游客520万人次、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。三是加快培育文化产业集群。以创建"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"和建设"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"为抓手,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,培育各类专业人才,编制长远规划,加大品牌宣传,加快整合牡丹画、唐三彩、青铜器和黄河石画、王铎书法等产业,提高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,大幅提升文化产业比重。四是促进服务业提质扩量。加快建设万国商汇、空港国际现代服务业科技园区、新城科技园等骨干项目,做大做强家政、养老、健身、社区服务业,积极拓展房地产、餐饮、娱乐业,2013年,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要达到46亿元,占生产总值的24%以上。
  (七)坚持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并举,着力提升广大居民的幸福指数。强力实施"民生改善行动计划",围绕百姓安居、就业创业、文化惠民、医疗卫生、教育强基、社会保障等十个方面,投资16.2亿元办好"十大福民"实事41项具体工作。加强就业再就业,确保新增就业6500人,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少于12.5万人次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;全面落实惠农补贴;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;加强城乡低保管理,切实做到应保尽保;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;继续推进敬老院"温暖工程";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,确保工程质量、公平分配和有效入住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建设双语幼儿园、县直第二幼儿园和镇中心幼儿园,切实解决儿童"入园难";建成县职教中心、县城第四实验小学,继续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;发展民办教育,推进教学改革,打造教育品牌。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标准化水平,建成县卫生监督中心、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,认真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推进新农合健康运行,为广大居民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服务。加快提升县图书馆、文化馆和镇文化站、村文化书屋,继续开展"书法进万家"、"百场公益性演出"等文化活动,活跃群众文化生活。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,稳定低生育水平。加强环境监管,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,确保环境质量。从严土地管理,推进土地高效节约利用。继续做好民族宗教、涉台事务、统计、审计、工商、物价、移民、气象、档案、人防、县志、残疾人、妇女儿童等工作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。扎实开展"四项联创",进一步提升孟津的软实力。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,促进双拥共建,加强军政军民团结。加快"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"建设,完成"22410"工程;守牢工作底线,狠抓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,推进平安建设,保持全县大局稳定。
  (八)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并举,着力营造区域发展优势。围绕"福民强县"的总体要求,努力打造法治型、务实型、服务型、廉洁型政府。坚持依法治县,自觉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调节经济运行,管理社会事务。坚持依法行政,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。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广泛听取民主党派、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,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。推进政务公开,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。认真开展"狠抓落实年"活动,着力解决"庸、懒、散、软、浮、躁、怨、疲"和"空、虚、假、奢"等作风顽症。厉行勤俭节约,推进节能降耗,规范公务接待,降低行政成本。切实改进会风、文风,腾出更多的精力破难题、抓落实。强化跟踪问效和行政问责,健全工作落实机制,确保政令畅通。围绕效能和服务质量提升,认真履行各项服务承诺和制度,严查"四乱"不正之风,严打制假、售假和欺诈行为,加强电子政务建设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着力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。坚持廉洁从政,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加快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,从源头上预防腐败。
  各位代表,福民强县任重道远,孟津崛起责任如山。让我们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抢抓机遇,凝聚力量,锐意进取,务实重干,为早日实现"福民强县"和"加快孟津崛起,争进经济强县"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!